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机构设置
新闻公告
在线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我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7-20
上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隐藏/显示图片
● 城乡发展与社会治理
Select
社会政策的关系执行力:理论内涵、内在机理与实践类型
贾玉娇 杨 佳
2025,(4): 1.
摘要
(
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政策执行是政策研究中的经典议题。打开政策执行的黑箱即为解密一个国家与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不同于西方政策执行的科层研究视域,中国的政策执行研究聚焦于国家与社会相衔接的基层空间更有助于剖析社会政策执行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在基层社会的复杂情境中,以“基层干部”为代表的能动的政策执行者根据执行需要构建关系互动图式,由此进行“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积极复合,并在关系循环累积中生成“关系执行力”。基于能动的政策执行者掌握的“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的强弱情况的二维交叉组合,关系执行力的实践模式可被划分为张弛有度的协作式执行模式、以柔克刚的策略式执行模式、同舟共济的行政式执行模式、循环累积的推进式执行模式。关系执行力将关系视角应用于社会政策执行研究,意在阐释中国社会政策基层实践与地方转译的成功经验,尝试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理论发展。
Select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运行机制
郭道久 于 慧
2025,(4): 13.
摘要
(
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空间特征。基于空间视角对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行探究是对既有的建构路径、治理路径与价值实现路径的融合与拓展,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认知。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由基础空间、关系空间和价值空间相互关联、累积递进而形成的复合空间结构。基础空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展开治理实践的客观前提;关系空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运行的动态呈现;价值空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成的实践旨归。社会治理共同体复合空间结构以基础空间发挥的物质承载机制为客观基础,以关系空间发挥的关联互动机制为核心动力,以价值空间发挥的价值培育机制为内在根基,进而实现自身的有效运行。在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对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助于为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提供新的理论认识与经验指引。
● 数智时代的人文与社会
Select
生物人与数字人的多层级因果交互
尤 洋 郭 宇
2025,(4): 23.
摘要
(
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拉开了数字人的序幕,有虚拟形象加持的数字人逐渐成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的重要形态。但数字人所处的虚拟空间与非线性时间使其与生物人的时空结构具有显著的区别,而数据作为中介,能够联结起不同时空结构中的生物人和数字人,使二者的因果交互成为可能。生物人和数字人的因果交互由多层级模式构成,从低级至高级分别为输入-输出因果交互模式、认知-映射因果交互模式、嵌套-网络因果交互模式。因果交互的多种模式反映了因果关系的多样性与层级性,从线性即时的因果关系逐步走向更高层级的非线性与结构化、网络化的因果联结。每个层级都在前一层级的基础上扩展了生物人与数字人因果交互的尺度与范围。基于对生物人与数字人不同层级的因果交互模式与因果关系的理解,为锚定生物人与数字人之间的交互规范提供了有效的框架。
Select
如何思考“数字人不能做什么?”
黄 侃
2025,(4): 33.
摘要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人工智能无所不能的预言和“德雷福斯之问”巨大的张力中间,派生出许多关于数字智能技术富有争议的哲学议题。数智技术以大数据、智能算法和算力为基础,创造出形态新颖的数智机器(人)。人类认知个体与数智机器交互需求大增。其中,利用数智技术将已故亲人“复活”成虚拟数字人,催生出“数字人是数字生命”的观点,给哲学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数智技术依赖于复制技术,那么意味着生命可以通过数字化被复制,这类观点亟须接受哲学的怀疑。然而,数智技术发展的前进势头和接受怀疑并不冲突。数字人要为“生命”正言,并获得数字形态就必须具备时间认知和空间认知的能力。这进一步表明,人类与数字人良好的交互前提必须考虑这两项认知能力。生命的数字形态以该前提为基础。
●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
Select
鸿博第的异响——杨令茀生平考述及小说《瓦解银行》初探
马勤勤
2025,(4): 43.
摘要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系统爬梳《水远山长集》、报刊史料及家族文献,对近代才女杨令茀(1887—1978)的生平展开实证考辨,可确立其带有“鸿博第”官商望族背景的双重基因。在此背景下,解读杨令茀于1913年前后创作的文言小说《瓦解银行》,可知小说以金融诈骗题材解剖权贵资本共谋,这一专业书写根植于其家族实业网络;而杨令茀对《红楼梦》“立意庸常”的贬斥,与其“素崇礼教”家训形成互文,进而将小说重构为士人的载道工具,借社会经济批判践行“不作闺音”的文学自觉。《瓦解银行》以商界叙事突破同时期常见的性别议题,重构了对近代女性文学复杂性的理解。
Select
20世纪50-70年代报刊中的“女性”一词释义
王 宇
2025,(4): 54.
摘要
(
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女性”作为一个泛指与男性相对性别的独立名词,在近代中国出现并被频繁使用,和关注到性别差异现象几乎同时,这也标志着作为性学(sexology)范畴和文化范畴的“女性”的历史性出场。换言之,“女性”一词的出现和性别差异的被关注,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在20世纪50-70年代人文社科领域的报刊中,“女性”一词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几近消失。与此同时,在文化层面上,性别差异也被严重忽略。然而,在医学报刊中,“女性”一词却相当活跃。可见,本时期生物学层面上的女性性别差异性并没有消失,只是没能转化为人文学层面的表述。“女性”在医学话语中的在场和人文话语中的缺位,其实和本时期忽略性别差异的男女平等理念互为因果。
● 经济研究
Select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资本的发展
邓育苗 彭俞超
2025,(4): 64.
摘要
(
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做出部署时两处直接提到“金融资本”,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条件下的金融资本发展锚定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资本发展承继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思想源泉,在反思审视西方金融资本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凝聚了中国运用和发展金融资本的实践智慧。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金融资本发展的核心要义体现为人民性、质效性和均衡性。金融资本要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就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防火墙”。
Select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经济脱虚向实——来自“沪港通”的证据
阿布都瓦力·艾百 王 欣 王南萱 丁永玲
2025,(4): 76.
摘要
(
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这是否有助于增强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本文以“沪港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政策为切入点,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发挥了抑制经济“脱实向虚”的潜在作用,减少了实体企业对金融资产投资的依赖,这一效果在投资不足、CEO受教育程度高和信息透明度高的样本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沪港通”政策显著缩小了标的企业在金融和实体投资间的收益率缺口,并提高了投资效率。文章揭示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影响,为理解如何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 古代文学研究
Select
玉山雅集后期形态与顾瑛晚年诗学观念的演变
左东岭
2025,(4): 89.
摘要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玉山雅集的后期形态及顾瑛的诗学观念与其前期台阁和山林文人共同追求快适的审美倾向明显不同。无论是转型期的感伤凄凉还是晚期长歌当哭的痛苦寄托,都异于前期的情感基调与诗学理想。到了顾瑛本人由玉山草堂移至合溪草堂之后,则其雅集的方式亦由现场的诗酒聚会转变为通过相互邮寄诗作的隔空传响式唱和。此种雅集方式的改变也带来其诗学观念的变异:一是用诗歌慰藉寂寞的精神世界;二是对于诗歌审美的追求更倾向于“闲”与“清”的格调。顾瑛此种由前期倾心于轰动效应、快适享受到晚期向往慰藉自我、闲适平淡的诗学观念演变过程,代表了元末吴中文学思想演变的典型特征。
Select
李善《文选注》“未引书”考述
赵建成
2025,(4): 99.
摘要
(
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李善《文选注》“未引书”,指的是李善注在传抄刊刻过程中产生的文本面貌变化,所造成征引此书而实为彼书的情况;或因不明李善注引书义例、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而导致的引书误判;也包括李善施注时处置不当而产生误导造成的引书判断之误等。李善注“未引书”现象,不仅会影响到我们对李善注引书自身的把握,还会导致相应文献学史、学术史问题的误判。对其进行考察,有助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消除因之而产生的误导,也有助于考索李善注本《文选》文本面貌的流动与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李善注引书原貌,从而有助于相应的辑佚、校勘与研究工作。同时,这一考察对于进一步探讨李善注引书的文本来源问题,对一些诗、文、小说的作者、文本、内容等相关文学史问题的研究也有所裨益。
● 教育学研究
Select
文学、文化、文明:国际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罗剑波
2025,(4): 108.
摘要
(
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文学、文化、文明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基本内涵和教育使命,可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提供新的重要向度。当前的国际中文教育在教学实践、学科研究与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尚存在教材内容与形式单一、对文化与文明的考量缺位、学科视野与战略眼光不足等问题。基于发展现状与时代要求,未来的国际中文教育应秉持“大中文”理念,以语言教育为基础,以文学教育、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为抓手、进路与方向,从而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中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建立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有机互补、文化传播有机衔接、文明互鉴有机结合等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的新型国际中文教育体系与学科体系。
Select
教育负担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王 倩 边浩东 范晓婷 曹廷求
2025,(4): 119.
摘要
(
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家庭教育负担是“教育减负”问题中久治不愈的顽疾,随着教育“内卷化”不断凸显,其危害以及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世代交叠模型探索家庭教育负担与家庭效用的关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教育负担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教育负担率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家庭主观幸福感,且这一抑制作用在升学竞争程度高或教育资源投入低的地区更显著。此外,家庭教育支出中校外培训费用的提高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学校内正常教育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教育负担通过提高家庭教育期望偏差、代际分歧频率和危害子女身心健康降低家庭幸福感。本文基于微观家庭层面分析教育负担的负面影响,为教育减负政策提供了更丰富的经验证据。
● 法学研究
Select
法国《企业警戒义务法》公司人权尽责的制度分析
李春林 郑 颖
2025,(4): 132.
摘要
(
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人权尽责概念为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首次提出,其生成推动了全球工商业与人权治理范式发生转换。人权尽责强调,公司应当承担与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相匹配的人权责任以预防和消除其负面影响。由于其主张日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人权尽责演变为全球工商业与人权治理的通用语言。法国通过推出《企业警戒义务法》,率先把人权尽责从国际理念与软法性原则转变为国内法律制度,并以警戒计划为基石,开创性地创建带有三维结构实施机制的强制性公司人权尽责制度。《企业警戒义务法》公司人权尽责不仅引领全球工商业与人权治理立法,而且塑造其标准,同时还产生了显著的域外效应,从而对我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我国要科学设计其因应之策,其中包括加快完善国内工商业与人权立法,力争掌握全球工商业与人权治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
Select
社会代表性的流失与反思——来自美国陪审团制度实践的探索
王 翔
2025,(4): 152.
摘要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社会代表性不仅是衡量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亦是维系政治制度公正有效的根基所在。陪审团制度作为司法民主的制度表达形式,它要求陪审团组成应当是社会多元性的真实“缩影”,从而在“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评估测量中展现出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深刻体现了描述性代表理论在司法领域中的深刻应用。然而,近些年美国陪审团组成面临着代表性流失的挑战:陪审员库的系统性偏差、任职资格的苛刻门槛、强制性回避权利的滥用以及公民参与动力的缺失,这些因素均在不同程度地消解着陪审团的代表性基础。同时,美国陪审团制度在实践中的地位日渐式微,也加剧了社会代表性的流失。
● 历史研究
Select
宋代以降长江流域的水环境与滨水社会
刘诗古
2025,(4): 165.
摘要
(
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历史上,长江一直相对安澜,但至清道光年间长江水患突然频仍起来,已几乎与黄河类似。这无疑与长江流域的水环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江水中泥沙含量的增加。以往的研究将此更多地视为生态恶化的结果,但上游的垦山活动不仅养活了无数的山中穷民,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经过水流的搬运又给中下流带去了天赐沃壤。这些滨水新淤沙洲成为中国南方山地开发之后移民又一个新的主要去处。在明代以前,这类沙洲并未引起国家的特别注意,大多由地方势要之家占据。明朝建立之后,把长江中下游的芦洲纳入州县和卫所的管理,作为砍办芦柴之用,归南京工部职掌。明中后期财政上的危机,促使政府对芦课的重视,推动了芦政的建设,包括对芦洲的勘丈、管理条例、催征制度以及沿江洲地纠纷的处理等。明清王朝因芦课、田赋的收益,有责任对芦洲、洲地治理发挥作用,尤其在资源争竞上维护滨水社会的秩序。
● 西方哲学研究
Select
论胡塞尔价值概念的三个层次
钟汉川 马 豪
2025,(4): 182.
摘要
(
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胡塞尔的价值概念体现了将价值奠基于事实之上并如此证成价值客观性的哲学努力。它体现在价值概念蕴含的如下三个层次上:评价背景的被动发生;评价意向的情感构成;价值客体的概念构成。胡塞尔的价值现象学表明的是,价值并非是世界之中的存在物,而是我们经验世界的情感方式。具体而言,价值的客观性是通过情感评价行为而得到理解的:它在评价行为的发生上是“行为导向的”,在评价意向的构成上是“世界导向的”,而最终在概念构成上则是以逻辑谓词为基础的。胡塞尔的价值理路拒斥了表象论和语境化的价值理解,也不同于仅仅依托评价意识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而是从根本上建基于对象意识和评价意识的综合。尽管由这种综合所构成的价值客体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但是胡塞尔的价值构想无疑提供了一条回答当代元伦理学问题的新思路。